悲剧后的不舍有何用?儿少防护网漏洞谁来补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7-08-15来源:深圳视窗

  高风险家庭衍生的儿少问题,包括儿虐重伤与致死、中辍、偷窃、贩毒等,政府总在事前大声疾呼,要基层防范;一旦不幸发生,又「很尽责」地开会,检讨再检讨,但中间的协助措施与关怀呢?面对灾难重复发生,政府又着力在哪儿?
  虽说商业活动已进入新零售时代,但不可否认,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消费与经营共构模式,仍为目前市场主力。直营店是由厂家直接开设,加盟店则是厂家招募的利益共同体。有人比喻他们像是同父异母的兄弟,可以非常融洽、也可能是格格不入的冤家。如果公部门的业务以交由加盟店处理的方式进行,其绩效与安全度都令人质疑。
 
  手边有了儿少个案后,才了解很多社会福利工作与案件,政府委外承接,说白点就是发包给民间协会或基金会来处理。既是民营机构,就不受制于公部门,政府也没有时刻监督之权责,更无法管控其所聘用社工素质与专业;他们之间虽不一定竞争或相忌,但若遇到不愿意互相支援时,政府委外接案的政策便造成儿少保护的漏洞与缺失!
 
  曾经,某私人社福机构突然电话联系学校,要学校为一位他们已开案的高年级学生安排场地,方便他们进行个案辅导。因为没有政府公文,也不是学校在案学生,费了一番功夫查明,才知道其实是父母一直申请各种社会福利,母亲有忧郁症倾向,被社会科列案辅导。但经查该生在导师、科任教师眼中是好学生,课业表现中等,品行端正,未见有外伤情事,同学眼中他更是开朗、热心助人的好伙伴;母亲与学校的接触正常,学费没缺缴,种种结果,让人无法相信他是个已开案辅导对象。
 
  但,社会科与社福机构开案,学校全然未获通知!政府单位也未纵向函示学校,让基层没有掌握第一手资讯;贸然来的要求,母亲却以不愿孩子被贴标签为由,不同意在学校进行,校方积极联系邻近乡镇相同名称的私人社辅机构借场地,却遭对方拒绝,理由是虽然加盟同样的协会,但并非同一老板,碍难出借场地,校方与社工疲于奔命,最后是到家辅导。
 
  寒假中,社工将孩子安置到寄养家庭二周,评估母亲精神状态恢复,让她将孩子接回。不幸的是,母亲竟以窗帘绳线将孩子勒死在楼梯间。警察、社会科、教育处,没有任何单位通知学校,直到返校日,老师发现学生没来,家中电话没人接,即刻前往家访,从邻居口中才知道孩子已往生,母亲也服监中,真相是母亲病症一直没有恢复,家中经济状况未完全解决,社工错估母亲病情才造成憾事。
 
  基层有说不出的无奈,没得到第一手资讯,却有开不完的检讨会与交不完的报告。社会科、教育处的横向联系令人摇头,同一事件无法互相取得资料,一定要基层按照单位表格,在教书之余,重复写报告;正如同样的社福机构,不互相支援场地,让社工疲于奔命,够夸张!
 
  当家庭支持系统崩坏、当儿少保护网破了洞,孩子就像轻飘飘的风筝,找不到安全的投宿住处;当父母是伤害的源头,孩子就像天上的乌云,没有方向的漂泊,终至下起惨烈的暴雨!不舍总在悲剧后!

精品推荐

Copyright @www.0755life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视窗 版权所有